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皇冠hg8868新版 » 文化建设 » 全人之美 止于至善 ——关于校训的几点思考

全人之美 止于至善 ——关于校训的几点思考

image.png

一所真正具有内在发展素质的高品学校,必须有明确的治学原则和办学理念,而这种原则和理念常常由校训表达出来。校训是学校精神之所在,既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更蕴含学校的价值理想,还彰明师生的精神风貌。校训是一所学校对师生追求完美境界时,必须遵守准则的训诫。

2017年,我校新任校长顾英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根据学校新发展时期的时代特色,挖掘百年赵中积淀的文化底蕴,对学校价值理念进行了重新规划与设计,确立了新的办学理念、办学愿景、“一训三风”,以及每位赵中人应具备的八种精神与八种习惯等。把赵中新发展时期的校训确立为:全人之美,止于至善。

image.png

我国自孔孟以来的儒家思想即以全人发展为教育核心,以止于至善的“圣贤”为教育目标。那么我校校训怎样体现“全人之美,止于至善”的核心价值,校训文化建设如何才能成为优良校风的先导,本文谈几点粗浅认识,为引玉之砖,以引发广大师生深入讨论。

一、全人之美

全人教育是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

全人是指完整的人,倡导全人之美,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指向应该是“全”,即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校训中的“全人之美”是指皇冠hg8868新版追求的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指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要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不仅要学有所成,而且要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更重要的是拥有“真、善、美”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将来他们就会懂得如何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并转化成正面的机会,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愿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的人,成为具备中国心,民族魂和世界眼光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确的教育必须从做人与做事的整体层面去考虑与施教,这是仅注重传授知识的应试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说,倡导全人之美的全人教育是最传统,但同时也是最科学、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校全人教育的指导思想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致力于学生的心智与体魄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

微信图片_20211204141528.jpg

践行“全人之美”教育理念,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做细做实。

1、明德向善,涵养学生的精神面貌。

德为修身之首,要根据学生所处年级群体特点,基于成长趋势研判,有效整合德育资源,积极推进养成教育、理想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等。以多角度,连续性的活动为载体,有效增加立德树人总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实施。以“止于至善”为人生最高追求,培养学生求上进、传温暖、讲奉献,涵养学生精神风貌。

2、启智赋能,奠定学生扎实基础。

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谓之德育。学生的知识建立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教师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开展思维训练课、开展课外读书、组建课外兴趣小组等学科拓展课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善思辩”(思考问题的能力)、会阅读(真读、常读、深读的习惯)、能坚持(勤奋坚持的学习精神),奠定学生扎实基础。

3、健体固本,增强学生健康体魄。

做为精神和知识的载体,身体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因此赵中人八种习惯第一是运动,要合理运用现有运动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在体育锻炼中锤炼其意志,强大其内心,提升其精神。

4、尚美益趣,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在理论方面,开展美育研究,总结提炼学科教学内容的科学美以及美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在实践层面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活动与课程为载体,推进美育生活化、实践化,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5、爱劳躬行,锤炼学生坚毅品格。

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开设研究性学习、校内外实践等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加大劳动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到农耕文化园参加劳动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实践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坚韧品格。

总之,全人之美要求学生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每一方面的发展相互之间要实现和谐统一。“学校的使命就是培养和谐统一的人”惟此才能造就真正有灵性的鲜活的生命个体。

image.png

二、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典出《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并不是清华、北大这样的高等教育学府,而是指做人做事的大学问,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的大人之学。

首先要明确“止于至善”四字本身的含义。宋代大儒朱熹对“止”字的解释为“必止于而不迁”,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而不再改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立志,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释“至善”为“事理当然之极”,事情的最高原则,即最高的善。“止于至善”如今也收录于当今成语词典,解释为“处于最完美的境界”,这种解释流传已久,但其实是大有问题的,正确的解释应是告诫皇冠hg8868新版应以“向善为目标”,因此“止于至善”是指追求上的圆满。是指一种类如《皇冠hg8868新版》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建立一种对至善完美理想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并不是说去“处于最完美的境界”,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做不到的。

对校训“止于至善”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第一,人生应有“止”。 止,是《皇冠hg8868新版》的核心理想,在儒家看来,这门大学问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知道自己应当止于何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应当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理想才有动力,有目标才有奋斗的方向。

第二,一个有高度的人生,应当有一个怎样的目标?即止于哪里?皇冠hg8868新版的答案是:止于至善!

何谓至善?在不违犯本来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我校新发展时期的创新特点,可将至善理解为“最好”的境界。不只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是努力达到最好、第一流、高水平。做学生,要力争成为最好的学生;做老师,要成为最好的老师;做管理,要达到最佳的管理。办学校,要办成一流的学校。

第三,要达到最高的境界,不是好高鹜远,而是要求每个人首先成就自我完善的人,从自我做起,在皇冠hg8868新版的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发八种精神,养成八种习惯。完善自身,超越自我,追求至善,保持卓越.

image.png

三、如何通过校训实践树立优良校风

校训是对师生理想状态的描述,校风是对师生状况的真实写照。“校训,若真正成为学校群体的精神,久而久之可望自然而然地“化”为校风的组成部分。” 这就指出了校训如何成为优良校风的先导问题.。校训要成为优良校风的先导,就要有一个树立和培育的过程,就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理解、省思和认同

理解、省思和认同是校训化为校风的前提。要使校训理念的精髓深入到每位师生员工的心灵,使大家自觉地投入到校训的实践当中去,就要让广大教职员工理解校训的内涵。学校应对校训做出权威解释并以文本形式把校训表现的内容公示或印发小册子,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传播,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把校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每年新生军训中应把校训作为响亮口号。

校训的理念转化为个人的意识和自觉行为,以至行成风气,必须得到师生员工的认同。要认同,就要促使师生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实践的活动中对校训进行省思、体验。为此,学校团委、文宣策划中心等部门可以通过校训反思征文活动,使校训理念真正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也可以撰写校训方面的教育故事,以叙事方式研究校训、传播校训。

第二、常规化和制度化.

建树良好校风,规范要求必须常规化。

校训给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高尚的精神追求,首先要把校训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使之落实校训要求,如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如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有利于成全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以“止于”为根本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完美人格。其次要把校训的实践纳入常规检查,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检视每一个人的言行有无不合校训要求之处,并加以规范。

第三、建构赵中特色的“美善课程”体系

要实现“全人之美,止于至善”的校训要求,还要在课程设置上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为此,我校初步构建起了具有赵中特色的“美善课程”体系。

我校的“美善课程”体系分为三种类型,五大领域。三种类型包括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五大领域包括明德向善、启智赋能、健体固本、尚美益趣、爱劳躬行,并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式有序开展。

美善课程体系是完善教育过程的必要举措,是实现校训要求的必要途,也是校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有效实施必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格健全、志向高远、底蕴深厚

特长明显”, 这也是校训赋皇冠hg8868新版的使命。

 花园广场食堂0.jpg